信任与对等:中欧合作的必要要素

19.05.2020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走向全球,欧盟与它的关系一直在变化——现在,新冠病毒危机正在影响这一变化。中欧关系从本质上专注于经济合作的双边关系,已转变成为一种深度合作与有时公开竞争同时并存的全面关系。总体而言,欧盟的立场已变得更加现实和坚定。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欧盟与其他主要亚洲伙伴的合作,特别是日本、韩国、印度等。就其本身而言,中国已经进行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转型,这产生了地缘政治影响。

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是如此多面,因此我们合作的方法不能简化为一个单面的问题。由欧盟所有成员国认可的《 2019年战略展望》,强调了中国是与欧盟有着密切一致目标的合作伙伴、需要寻求利益平衡的谈判伙伴、追求技术领先的经济竞争者以及推广不同治理模式的竞争对手。

这四个要素需要融合成一项连贯一致的政策。确立欧盟对超级大国的联合方针绝非易事,因为每个成员国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关注的问题。在中国问题上也不例外。而且,中国也不会羞于时常利用这些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欧洲人必须维持必要的集体纪律。团结是影响力的先决条件,因为即使是最大的成员国也不能单独行动来影响超级大国。

自从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中欧关系的变化一直在加速,分为不同的阶段。最初,中国的医院不堪重负时,欧盟提供了广泛的支持,并没有对此做过多的宣传。后来,欧洲成为大流行的中心时,中国发送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并宣传到全世界。关键一点是我们大家都应表现出相互支持和国际团结——欧洲联盟一直表现坚定——同时避免将紧急医疗援助政治化。

说全球新冠病毒危机需要全球对策已经成为一种口头禅。但这恰好是事实。我们显然需要对危机的所有方面采取多边对策:限制病毒的传播,加强对治疗和疫苗的研究,解决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致力于经济复苏。在所有这些方面,我们指望中国根据其全球影响力和责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们在帮助非洲和其他地区的脆弱群体应对疫病大流行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欧盟与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成员国一道,动员了200亿欧元的一揽子计划,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及其带来的较长期的影响。我们知道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包括大规模减免债务,因此我们呼吁中国发挥自己的作用。我迫切希望找到欧盟和中国可以在这方面合作的方式。另一个明显的共同优先事项必须是确保“绿色复苏”战略,利用紧急救援方案加快能源转型,巩固《巴黎协定》下的气候承诺。为了加强我们对未来疫病大流行的防御,我们还需要对危机的根源进行彻底、独立的科学调查。

在双边领域,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长期谈判的圆满结束,将发出一个重要信号,表明我们彼此都致力于建立基于规则的经济伙伴关系。 同样,我们需要坚持落实中国有关工业补贴和强制性技术转让的承诺。

欧盟和中国都经常声明其坚持促进发展多边主义和联合国体系。在多边体系受到公开挑战的时候,这一共同语言和共同立场至关重要。但是,我们还必须承认,我们在多边主义方面的做法有所不同,包括在人权的普遍性和不可分割性上,或者在涉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国南海的紧张局势在内。在网络领域,双方都强调需要采用多边方案,但中国以国家为中心的立场与欧盟基于尊重基本权利与自由和多方利益攸关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在世贸组织问题上,中国的正式表态非常支持并维护现有的世贸组织,包括争端解决机制。但实际上,中方似乎没有表现出意愿对世贸组织进行所需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就欧洲本身而言,我们也可以从这场危机中汲取教训——其中一些将对我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伙伴的关系产生影响。我们应该通过建立关键物资的储备,避免战略部门的过度依赖。我们还需要缩短供应链并使其多样化。

外交最好应该建立在明确的原则基础上。因此欧盟与中国的关键词应该是信任、透明和对等。我们应该基于对中国战略意图和欧盟共同利益的现实评估,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