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佳一点 | 中法环境月点赞儒勒·凡尔纳的超前环保远见

        《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环游地球八十天》……这些由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所创作的精彩故事,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他是作品在中国以及全世界被翻译次数最多的法国作家。他的小说激发了全球多代人对科学的想象。令人称奇的是,尽管在他身处的年代,环保意识尚未萌芽,但儒勒·凡尔纳仍预言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的杰出作品揭示了人类与蓝色星球,以及周围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中所描述的大海,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海洋奇观,文献中记载的各种动植物、五颜六色的鱼、鲨鱼、鲸鱼、巨型藻类、贝壳、水下森林……在儒勒·凡尔纳的书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关于保护自然和尊重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尤其是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事实上,这些观点在今天不但完全没有过时,反而非常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1月4日,一年一度的“中法环境月”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启动,本届主题定为“蓝色星球”。在整个11月,一系列教育、文化和科学活动将在全国约20个城市举办,以呼吁公众关注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挑战,更重要的是,推动每个个体为维护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做出贡献。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是欧洲和中国共同面临的环境威胁,对此等课题建立共识并携手寻找解决方案,将使人类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适应气候变得更温暖的地球。

        今年中法环境月的首个活动之一,聚焦在儒勒·凡尔纳,及其对环境尤其是海洋的好奇、热爱、和关怀之上。正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所说:“……海洋是大自然的巨大水库。可以说,地球上最先形成的是海洋,谁知道当地球消失的时候最后剩下的会不会还是海洋呢!大海是至高无上的宁静。它不属于任何独裁者……”

        此外,“儒勒· 凡尔纳之夜”于11月5日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行。安德卫(Ludo Andreas)、玛丽· 皮埃尔· 德马克(Marie Pierre Demarcq)、黄婷、萨缪尔· 萨多恩(Samuel Sadaune)、星河等中法学者聚首,向观众介绍了凡尔纳在他的小说中所表达的对保护生态的观点。在本次研讨会中,中法学者和观众就文学和环境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Poster_soiree on Verne

 

Soiree_Chinese sci-fiction novelist Xing He speaks

 

soiree_site and audience via video link

 

soiree_question from the audience

 

        同日,以“儒勒·凡尔纳作品中的蓝色星球”为主题的法语朗读大赛决赛也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上演,本次比赛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份参赛申请,反响热烈。

        这个活动彰显了参赛人士对中法友谊与文化交流的肯定。一等奖的奖品是北京旅人蕉法国书店(l’Arbre du voyageur)的法文图书券,其获奖者在摘桂后给法国大使馆写了一封文情并茂的信,建议与另外两名决赛选手分享这一奖品。她指出学习法语的人有很多共同点,包括对中法之间交流的热情,“就像在同一片森林中一起成长的树木”。这些代金券将使他们能够共享资源,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路上一起进步。       

declamation contest_candidates and panelists

 

        自2014年以来,法国驻华大使馆每年都会举办中法环境月系列活动。您可以在法国文化(网站链接)网站上找到中法环境月期间举办的所有活动的详情。